熊氏珐琅:顶级工艺的现代突围
关注:9033  发布时间:2014-08-28  作者:文物天地  来源:文物天地

     上了四惠桥,车行京哈高速,飞驰五十分钟,通州区漷县镇靛庄,掩映的村落间座落着一座宽敞大院。


  “漷”字,称“huo”,在《新华字典》的解释中,只有“北京通州县名”一条。熊松涛家世代三辈人就生活在这里。

  而如今,这里是“熊氏珐琅”的工厂和工作室。

  “现在还是有点冷,要是到了春夏,山青水秀,花红柳绿,别提多漂亮了,比城里好的多。”司机老陈得意地说:“我家就住在后面的村里。从小就在这个珐琅厂子里上班,我们这儿很多人家都这样。”

  这位老司机已近花甲,两个女儿业已成年。他为之工作的厂名,写在大门入口处最显眼的位置上,唤作“靛庄花丝厂”。

  如今,知道这个名字的外人并不太多。更多的人知道这家珐琅厂子的原因,是因为它还有个名字,叫“熊氏珐琅”。

  熊松涛,就是“熊氏珐琅”的第三代传人。

  跟所有纯手工艺传承者一样,熊松涛走上作珐琅的道路其实也并不平坦。1998年他回到从小生活的花丝厂,并正式接管已然有些没落的工厂。2002年,他选定掐丝珐琅表盘烧造作为突破口,投巨资开始研发。

  五年,500万元,熊松涛顶着全家乃至乡亲的压力,打了一场翻身仗。他的掐丝珐琅表盘,到2007年,开始接受订单,并获得了国际认可。

  珐琅表盘:顶级工艺的独门秘笈

  “如果说至今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儿,还是当我卖出第一块珐琅表盘的时候,真是别提多高兴了。”至今,熊松涛提起2007年为北京手表厂定制第一块表盘时的情景,仍然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

  “1998年,我接管了工厂以后,一直希望在原来传统的基础上作出新东西。那会儿,景泰蓝这种工艺在国内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没落,我们特别着急,但是没什么办法。有一次,大概就是2002年,我猛然间在一本拍卖图录上看到了Ulysse Nardin(雅典表)出品的珐琅表,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应当是一块珐琅怀表。”熊松涛说:“虽然我不懂表,但是我懂珐琅。我当时就觉得珐琅表盘里面大有文章,于是,我们基本上动用了所有的人力物力开始研究,向高端发展。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与传统的景泰蓝工艺相比,珐琅表盘所需的工艺要求是更高的。这其中的差别不仅表现在釉料上,掐丝也非常精细。比如,瑞士制造的掐丝珐琅表盘的金丝厚度是7丝,也就是0.07毫米,而我们最终研究出来的金丝厚度仅有0.04毫米。在纯银或金胎上勾勒出所要的图案。丝越细加工难度越高,因为根本就无法看清,但是丝越细,勾勒出图案的效果越好,表现的内容就越丰富。”熊松涛说。

  据了解,目前,与熊氏珐琅合作的国际品牌已然接近10家,其中,包括几家一线品牌。每年巴塞尔钟表展之后,熊松涛就要开始着手第二年的定制和准备,加班加点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儿。

  从2007年至今,又一个5年,熊松涛不仅赚回了本钱,还在不太景气的中国钟表界以及景泰蓝界有了名气。但是,手握珐琅表盘的顶级工艺,熊松涛有时却觉得如鲠在喉。

  品牌突围:传统工艺的当代发展

  对于珐琅表盘来说,由于其仍属于代客加工的范畴,熊松涛在签订制作协议的时候,就必须遵守合同原则。比如,他不能透露合作品牌的名称,他必须按照原设计图完整制作,他不能涉足制作自有品牌手表……

  这令熊松涛和他的团队不甘心。

  从2008年开始,运用其制作顶级掐丝珐琅表盘的手艺,熊松涛开始创制自己的品牌“熊氏珐琅”。

  这是一个拥有完整产品的产业链:其中,不仅包括珐琅首饰,也包括类似鼻烟壶大小的珐琅瓶、大件珐琅器皿等等。熊松涛甚至为此专门开辟了一个“熊氏珐琅工作室”,专门研制相关产品,以期获得市场认可,并最终培养自己的珐琅品牌。

  “我们尝试着将景泰蓝的传统制法和西方最优秀的珐琅工艺相结合,创造出自有品牌的特色。”熊松涛说:“比如,我们尝试着使用闪光度更高的银胎以及饱和度更高的釉料,以保持珐琅的亮度和颜色的温润。此外,从掐丝到焊丝,从酸洗到碱洗,再到剔除缝隙间的脏物以及炭磨,全部手工的制作,也保持了珐琅不同以往的亮度。”

  虽然因为前些年景泰蓝业内的恶性竞争使得整个行业发展都面临着困境,但是,随着技术的突破和品牌意识的崛起,传统行业的现代新生显得尤为重要。“好的珐琅当中,最珍贵的,不是里面的金胎银胎,不是进口釉料人工打磨,而是线条之间倾注的制作者的心血。这,才是珐琅里最为宝贵的财富。”



微博推荐

热门推荐
行业资讯
  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上海牌“繁花特别... [详细]
  孔雀表业“巍刻”地心引力陀飞轮腕表全球首秀日前... [详细]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