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海鸥行星双陀飞轮
关注:14130  发布时间:2014-06-23  作者:曹维峰  来源: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目前在形形色色的陀飞轮大家庭中,有那么一位成员俗称“轨道陀飞轮”,其实按照我们从事机芯研发的角度来讲,更专业一点的名字应该是“行星陀飞轮”。行星陀飞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陀飞轮好像脱离了束缚,在闲庭漫步。行星陀飞轮被人为地设置好了运动轨迹,跟卫星被发射到太空以设定好的运行轨迹围绕地球飞行一样。在我的印象里,此类陀飞轮开始于独立制表大师的作品,而后几家知名品牌也推出了同类手表款式。我研发过这种类型的陀飞轮,先是单陀飞轮后来升级为双陀飞轮,得到的结论是行星陀飞轮之所以被人称为轨道陀飞轮,原因是陀飞轮被人为地设置好了运动轨迹,就跟卫星被发射到太空以设定好的运行轨迹围绕地球飞行是同一个道理。

  基本概念

  所谓“行星陀飞轮”是指陀飞轮被放置于可旋转的转盘上,此转盘通过手表机芯内原动系统提供的动力,以机芯的轴心线为轴旋转,同时驱动陀飞轮自转并且随着转盘围绕机芯轴心线做周转运动。此类陀飞轮手表的优势在于既自转又公转的陀飞轮,其内部的摆轮游丝系统和擒纵机构的运动轨迹更加复杂,理论上可以更好的减少由于地球引力所导致的手表位置误差从而提高了手表的走时精度。

  类型分析

  通过我对于现有各品牌的行星陀飞轮所做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而这三类的划分标准则是行星机构支架的旋转速度:

  第一类,时针行星陀飞轮—其旋转支架的速度为每12小时或者24小时转动一周。

  宝玑时针行星式陀飞轮的最大创新之处是,同时融合了行星陀飞轮和双陀飞轮两个概念,也就是说此款陀飞轮既具备了行星陀飞轮公转与自转两个运动形式,又具备了两个陀飞轮通过差动机构被整合在一起同步运转的动作。;

宝玑时针行星陀飞轮

  第二类,分针行星陀飞轮—其旋转支架的速度为每60分钟转动一周。

  伯爵分针行星陀飞轮的机构特点是,陀飞轮被设置于一根形似指针的支架上,以分针的速度转动,也就是说手表的分针被陀飞轮化了,而时针采用了转盘来显示;

伯爵分针行星陀飞轮

  第三类,秒针行星陀飞轮—其旋转支架的速度为每60秒转动一周。

  卡地亚秒针行星陀飞轮采用了高科技材料作为行星支架,让陀飞轮在以秒针的速度好似风一样掠过表盘。实际上采用新型材料并不是为了作秀,其初衷应该是考虑行星陀飞轮整体的重量必须降至最低,走时性能才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卡地亚秒针行星陀飞轮


海鸥时针行星陀飞轮

  行星陀飞轮的核心技术在于如何实现行星运动,也就是说陀飞轮自转的同时还可以围绕机芯的轴心线公转。说到这里我想为大家说明其中的设计难点在于行星运动的轨道技术。前文提到过的各品牌行星陀飞轮的轨道基本上都会采用滚珠轴承来承载行星支架,从而完成了行星运动。

  我于2008年开始研发行星陀飞轮,2010年行星单陀飞轮试制成功,2012年更为复杂的行星双陀飞轮试制成功。在研发初期,有一个最实际的问题是,手表用高精密滚珠轴承在国内是没有的,或者说其精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基于这个原因,我根据多年的研发实践经验发明了采用宝石轴承与金属夹板相结合的构造方式,从而达到了行星陀飞轮的设计目的。
   
海鸥时针行星陀飞轮机械表效果图
       技术特征

  1.本行星陀飞轮的两个陀飞轮通过差动机构被并联在一起,都以每分钟一周的速度转动。而行星支架的转动速度为每12小时旋转一周相当于时轮的速度。


海鸥时针行星双陀飞轮机芯图
    
  2.滚珠轴承的内在核心滚珠,其采用了材料为人造刚玉的圆柱滚子,人造刚玉具备的优势是机械性能好,硬度高,摩擦系数小,热膨胀系数小以及化学稳定性好,耐热冲击,绝缘性能好,使得它与垫片相互间的摩擦阻力减小从而减少了能量的损失,可以保证滚子轴承更灵活的转动。

核心技术--圆柱滚子轴承图

  3.轴承的整体结构并不是一体式,而是采用了多层夹板的叠层式。再加上带有圆柱滚子内圈组合成了承载转架的滚珠轴承。此轴承既可以作为一个模板整体拆卸,易于维修,简单方便。其中的部分夹板被镶上宝石轴承又可以被作为传动轮系的支承夹板使用。

  专利授权

  我所研发的行星双陀飞轮于2010年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称:一种带有既自转又公转的陀飞轮机械手表,专利号:ZL200910067648.X。此技术同时申请了PCT国际发明专利,于2014年获得了日本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JP2011-544767,同年又获得了德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DE112009000624T5。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书



日本发明专利授权书


德国发明专利授权书


微博推荐

热门推荐
行业资讯
  4月23日,“钟表与精密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暨... [详细]
  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上海牌“繁花特别... [详细]
  • 1